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视频号运营2个月,我没看到什么爆发机会

时间:2023-05-30 15:07:25 | 浏览:7

视频号是什么,相信不用我过多介绍了,如果你还不知道视频号是什么玩意,那这篇文章对你意义也不大,可以不用看了……之所以打算针对视频号写一篇,是因为一来我不是大 V,也没那么多精力运营,确实没看到什么机会;二来视频号我也坚持了 2 个月,希望能

视频号是什么,相信不用我过多介绍了,如果你还不知道视频号是什么玩意,那这篇文章对你意义也不大,可以不用看了……

之所以打算针对视频号写一篇,是因为一来我不是大 V,也没那么多精力运营,确实没看到什么机会;二来视频号我也坚持了 2 个月,希望能沉淀一些思考,分享给大家。

缘起

首先,介绍下我的视频号「姬小光」。我是 2020 年 03 月 06 日获得内测资格的,第一条短视频只是个简单的小程序操作录屏,两三天内大概获得了 3k+ 的播放,这也是促使我继续发第二条的动力。

有人说,公众号是做自媒体那帮人自嗨,坦白讲,确实有一点。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,如果是文章的话,吭哧吭哧写个几千字,可能也就 1k 不到阅读,大部分时候也就几百,可能还没有评论。

这个结果,一方面跟内容有关,我的公众号文章是偏互联网产品运营,以及技术的,受众本来就小,加上订阅基数也不大。这让我一度怀疑内容本身的质量,不过后面在其他平台发布的结果都印证了,内容质量还是过关的,只是要依赖更大的平台,才能传递出去。自己的小号太无力。

01 选定方向

但是视频号就不同,第一条就 3k+,还是有点小激动。所以我仔细思考了一下,到底我能产出什么样的内容,受众可以大一些。

对于做内容,其实有三个相互制约的条件,即 成本、频次、质量。如果想产出高质量的内容,就必然要多花时间,那么频次一定会低;如果频次高了,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,可能是时间,也可能是人力,否则质量一定会下降。

因此,对于个人,你要考虑的是在你的时间精力范围内,能够持续产出的内容是什么。当然,憋个大招产出精品视频也没有错,但是想持续就很难。

经过仔细思考,我想到了(无数人也想到了)读书及知识分享类视频。但是我迈不过露脸的坎儿怎么办呢?那就先从露手开始吧!于是就有了大家看到的,一双手在书上比比划划念的视频了。

这个划重点的想法,其实是有渊源的。大家会发现,平时朋友圈里也有人喜欢在读书的时候看到精彩的段落,直接拍照发到朋友圈。那我这个视频其实跟这种差不多,我还帮你读出来了呢~ 不过,也是有人不理解的,认为这不是自己产出的内容,whatever ~

02 内容制作

那么,大家觉得我这样划重点,读一段的视频,制作需要多久呢?10分钟?半小时?还是更多?

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,以我目前的能力和熟练程度,每条平均要 1 小时。你可能会觉得不敢相信,这玩意需要一小时?好,我们来看看时间可能花在哪里:

首先,你需要从众多的书籍中,选出一段精彩段落,或者起码值得分享的段落,因为并不是每页书都能找到精彩段落的。这个过程可能 10 分钟到半小时不等,也可能直接看一小时书,如果时间允许的话;

其次,这段内容需要能在 1 分钟内读完,也就是 200-300 字之间,并且有头有尾,相对完整的内容。如果超了怎么办呢?那就看是否适合精简,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,重新撰写 200-300 字之间的文稿。这个过程也可能耗费 10 分钟到半小时不等;

然后,可以架好手机摆好书,准备拍摄了。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 NG 包括但不限于:1. 翻书没有一次翻开;2. 翻书时候把书弄偏了;3. 翻开之后没挪好,超出画面了;4. 视频里手速太快,配音时候气不够用;5. 配音时候读错音,卡顿。

好了,终于可以到剪辑阶段了:

如果视频超出 1 分钟,要思考剪掉哪里比较合适,如果划重点的内容对不上,就可能需要重新录制了。

然后是配音,毕竟我不是专业配音,各个书籍的写作风格、翻译风格全都不同,想一遍过是不太可能的,多的时候练习二三十遍都有可能。

这里,VUE 还有个 bug,如果录音不是一次录完,中间再续的话,不管设备、距离、语音语速怎样保持不变,录制出来的音色都会有变化,可以明显感觉到是剪接的录音。所以,我都是尽可能录到一口气读完,如果有错字或者语气不满意,就重新录。

再接下来,就是字幕和标签、转场等制作了。VUE 的付费版可以自动识别字幕,剪映是免费的。自动识别必然有误差,需要核对修改。另外,如果配好字幕后再剪辑,坑就大了,后面的字幕可能会消失。有时候到了要发布才发现,然后又回去重新配字幕。这些都是我踩过的坑。

制作之后呢,就是想标题,想话题标签,发布。发布之后可能没人看,可能还需要发朋友圈,去其他群里求赞发红包等。

以上这些时间,已经没法具体衡量了,总之,当你亲自去实践一件事情的时候,才知道深浅。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。

03 流量分发

视频号的流量分发逻辑,始终是谜一样的存在。但是基本的逻辑无非是兴趣推荐、社交推荐、流量池算法等基础逻辑。

兴趣推荐,即先给用户打标,看你喜欢看什么,再给你推相关内容;社交推荐,就是利用你的关系链,看你的圈子喜欢看什么、你的好友喜欢看什么、你的好友发了什么。

社交推荐在视频号里尤为明显,早期看到的基本都是朋友发的,或者朋友看过点赞过的;流量池算法也好理解,就是把内容先随机丢到一个小池子,看在这个小池子的表现,如果表现好,就再放到更大的池子,如此往复,直到没有扩散的能量为止。

好了,其实不管推荐逻辑如何,好内容还是根本。这个好内容未必是所有人都觉得好觉得有价值的内容,重点是找到特定受众,并迎合他们的口味。目前视频号的内容可以说是鱼龙混杂,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调性,所以还是有想象空间的。

关于流量问题,目前据我观察,像我这样从零起步的素人,基本不太可能成功。排名 TOP 100 的视频号,几乎都是 MCN,KOL,以及其他在外部平台已有粉丝积累的号主。只有极少的号主,是从零开始,但是有非常清晰的方法论,并且投入可观的资源(包括时间精力),才有起色。毕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,先保证投入,才可能有机会。

04 关于目标

前面说了,从零起步的素人,除非你能投入大量时间精力,加上一点悟性,可能还有机会。随便玩玩,或者没有明确目标的,基本就拜拜吧。

说到目标,既然想玩视频号,那就要明确你想从中得到什么。如果你想变网红,那就要尽早露脸,建立人设,输出专业价值;如果你想宣传品牌,可能也要从专业内容做起,或者你能做到内容即广告,让大家都爱看你的广告。

对于我个人来说,虽然看上去像是在运营视频号,但是把目标定在别处,可以避免太受伤。我不追求关注数与播放量,当然如果有,更好。在做视频号的过程中,我锻炼了讲话(想想中学以后有多久没有读课文了?),毕竟我是个东北人,即使再觉得自己普通话标准,也还是会有口音,而在录制视频号的过程中,我能逐渐发现并纠正这些细微的口音差别。

此外,录制读书视频,本身也能强迫我翻书,即使看过的书,也能复习一下。视频号让我突破了亮声的门槛,突破了露手的门槛(赢得了许多网友的喜爱),提升了说话的能力,这已经是收获满满了。更不要说因为视频号认识了一堆大